经典的力量:书中真有「黄金屋」
在 20 岁以前,对于纸质书我是一概不想翻开的。一方面是自己比较懒,习惯于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内容,毕竟书还得专门去找;另一方面是对于「著作」们的不感冒,喜欢看《完美世界》、《三体》这种科技类或玄幻小说,单纯是看着爽。但凡事总有个上限,在一次次多巴胺的狂欢中,对于这些看似消遣的活动愈发不感兴趣了。
之前沉迷于玩「王者荣耀」,从 S3 开始到 S40,大大小小的号加起来玩了快 30000 把,现在是一点上号的欲望都没了。偶尔会看看 LOL BLG 的比赛,支持下全华班,除此之外,消遣的项目变为了每天阅读「经典」纸质书。
其一,纸质书阅读护眼,原来自个儿熬夜通宵玩游戏眼睛感觉也还好?现在是真顶不住了,稍微看久些就发酸,一位朋友还提醒我眼中已有明显血丝,所以有意让自己远离蓝光;
其二,文学经典的确可以塑造人的内涵修养,之前我也犯过不少人情世故方面的错误,加之年少轻狂,得罪了不少人,拜读经典后收获颇丰;
其三,逐渐明白了 Simplicity is the peak of civilization. 大道至简
的道义,对于书籍而言,清晰、简单的话术也可以折射深刻的道理,《四书五经》、《设计模式》、《交流的艺术》等等皆可印证。
最后,理解到「逻辑」对于事务处理、语言编排等的重要性,一本好书,例如清华大学编写的《逻辑学讲解》系列,就足以让普通人搭建基本的逻辑框架。当然,我不会责怪过去的自己,每次的选择都是当时的「我」深思熟虑后做出的,它也会随着环境、思维、眼界变化来塑造自我。还记得大冰老师说过的一段话,人都会经历从无知到有知再到无知这个过程,在这个世界上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,现在,我似乎爱上了阅读?